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了全年國產汽車產銷統計信息。2021年,我國共生產汽車2608.2萬輛,銷售汽車262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和3.8%,一舉扭轉了三年來產銷量下降的頹勢。其中更令人驚喜的是,全年生產新能源汽車354.5萬輛,同比增長159.5%,銷售新能源汽車352.1萬輛,同比增長157.5%。全年共出口汽車201.5萬輛,同比增長101.1%。中國汽車人沒有辜負國家和人民的期望!
但是,在我國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的大好形勢面前,部分原材料大幅漲價將成為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大困難,如果處理不好,很可能遏制甚至逆轉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與去年初相比,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統計,主流三元鋰電池正極材料平均價格上漲108.9%,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平均上漲182.5%,三元鋰電池電解液平均價格上漲146.2%,磷酸鐵鋰電池電解液平均上漲190.2%。價格上漲的速度和幅度超出全行業預料。
動力電池部分原材料大幅漲價的原因有三條:
一是供需失衡,原材料產量增加的幅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車增長的幅度。
二是部分原材料主要依賴進口,我國材料行業缺乏國際定價權。
三是部分原材料生產或涉及化學品管理,或能耗較高,政府審批管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對此,筆者有三條建議:
第一,共克時艱。產業鏈上下游要一致協同,共同分擔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主要理由有三條:一是此次原材料上漲幅度過大,單靠產業鏈的某一環節很難消納全部上漲,必須共同分攤;二是新能源汽車還處于市場大發展的初期,全產業鏈都處于成長期,消納成本上漲的空間都不大。新能源整車生產企業大部分還沒有盈利,處于僅有邊際貢獻的階段。中國新能源市場前期是由財政補貼培育而成,市場不接受新能源汽車價格明顯高于同等級傳統汽車,因此,新能源整車漲價空間極小。如果電池漲價幅度超過新能源整車企業可承受的程度,極有可能出現兩年前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下降的局面,顛覆我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的大好形勢。另外,動力電池生產企業與材料生產企業也處于急速擴張期,嚴重依賴資本市場支撐發展,如果由于消納原材料漲價的成本造成財務狀況明顯惡化,會嚴重影響資本市場的信心,阻斷動力電池及材料生產企業發展的勢頭。三是從世界范圍內看,新能源汽車處于高速發展期,原材料生產能力建設速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供需錯配的狀況在一段時間內難以完全改變。是長期困難,不是短期困難。因此,新能源汽車生產的產業鏈上下游,必須有共克時艱的思想準備,建立價格聯動的機制。
第二,需要建立新能源汽車原材料供應體系的大宗商品管理、協調機制。全社會對此都應予以關注。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汽車產業的主流,動力電池將成為萬億元級的大產業。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生產的重大波動,會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重大不穩定因素。因此建議:一是政府主管部門需要對動力電池材料市場進行監管,及時抑制非正常波動。與石油、鋼鐵等大宗商品不同,動力電池主要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不單是由于疫情引起的量化寬松和運輸不便,更主要的是,由于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形成的供需錯配。因此,動力電池材料市場波動的幅度可能大于其他大宗商品,波動的時間也會大于其他大宗商品;二是動力電池主要原材料要按照大宗商品建立價格協調機制。既需要建立國內期貨市場機制,還需要主動參與國際市場價格協調機制。三是加大對于動力電池原材料產業的投入。需要像對新能源汽車一樣對動力電池原材料給予支持和關注。也希望有條件的大企業進入動力電池原材料生產行業。
第三,動力電池原材料需要大發展,管理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主要是其中部分涉及到化學品生產的材料和能耗較高的材料;瘜W品生產的管理,涉及到安全和環保,不應該放松。但對于作為動力電池原材料的化學品,因為市場需求很急,可以縮短審批周期;對于用于動力電池的人造石墨、銅箔,似乎不應該視為單純的高耗能企業。
總而言之,對于這次動力電池原材料上漲問題,全行業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中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快速普及發展的新階段,是中國汽車產業的主要增長點,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都有重要影響。我們必須保障新能源汽車以較快速度平穩增長。除了產業鏈上下游共克時艱、共渡難關以外,我們還需要努力提高新能源汽車能效、適當設置續駛里程,以便節約資源。還需要有良好的國際貿易關系,以保障動力電池主要材料有穩定的進口來源。
【作者簡介】
知名汽車產業評論家,清華大學汽車專業研究生、工學碩士。曾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北汽集團總經理、北京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北京市人大代表。曾發表過近百篇汽車產業發展評論,F任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