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中心)是中國汽車產業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行業技術服務機構。近日,應董事長、黨委書記安鐵成邀請,筆者到中汽中心參觀學習,深感變化巨大。
第一,就規模與實力而言,中汽中心已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汽車產業技術服務機構。
筆者1984年底進入汽車產業主管部門工作,工作領域與中汽中心多有交集,對其發展歷史比較了解。與其他國有科研事業單位不同,在國家撥款建設的年代,中汽中心一直未列入國家計委的建設規劃名錄,主要依靠自身行業服務收入建設發展。而在2000年以前,中國汽車產業還相對弱小,行業服務收入有限,所以中汽中心發展艱難。其規模與實力遠遠比不上英國的MIRA、法國的UTAC等機構。
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汽車產業迅猛發展,中心中心也隨之發展壯大。2014年,投資20億的中汽中心新園區建成,筆者應邀參加慶典,就感覺到中汽中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寫了名為“文獻樓的變遷”的博客,發表感慨。
這一次到中汽中心,發現他們又有了更大的發展,正在建設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車測試園區。中汽中心已發展到總資產143億元、凈資產107億元、員工5000人的規模,形成了以行業智庫服務、汽車產品檢測認證、共性及前瞻性技術研發為核心的覆蓋汽車全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的技術服務能力。這樣的規模和能力,已居各國汽車產業技術服務機構之首。作為一個老汽車人,非常感謝以朱德照、王秉剛、趙航、于凱、安鐵成等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汽中心人的辛勤勞動與無私奉獻!
第二,中汽中心明確了為全價值鏈服務的宗旨。
根據中汽中心制定的十四五規劃,戰略定位是: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汽車全價值鏈技術服務機構。戰略目標是:成為政府最認可的產業智庫,成為行業最尊重的合作伙伴,成為公眾最信賴的權威機構,成為員工最自豪的事業平臺。這不是一般的老生常談,而是中汽中心人長時間研究思考的結果。安鐵成董事長告訴筆者,在規劃制定過程中,他們有兩點重大認識:
一是服務于政府還是服務于行業?雖然設立中汽中心的初衷之一就是服務于政府,這方面中汽中心也一直做得很好。但是政府管理的目的也是發展產業,服務產業才是中汽中心的初心和使命。在十四五規劃中,他們還將服務于產業進行了擴展,擴展到為全價值鏈服務。不但要服務于汽車產業全產業鏈,還要服務廣大用戶,為建設汽車強國和美好的汽車社會進行全面的服務。
二是服務優先于經營創收。中汽中心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央企,確實有保值增值要求。對此,安鐵成董事長的看法是:服務與營收是辯證的關系,在先前中汽中心還比較弱小的時候,注意營收是對的,必須有足夠的營業收入和利潤,中汽中心才能發展壯大。而現在中汽中心已經發展壯大了,就不應該再把掙錢放在第一位,而應該把服務放在第一位。
他們是這么寫的,也是這么做的。中汽中心對于下屬服務要求高的部門和單位,已改為按公益機構來考核。C-NCAP也不再接受企業花錢送檢,改為中心出錢,從市場上選購檢測車輛。政策研究機構,也不再滿足于政府部門隨叫隨到,讓起草什么文件就起草什么文件。而是要首先針對行業熱點痛點問題進行研究,研究產業規律,研究政府部門如何管理,才能更好促進產業發展。
第三,中汽中心有可能在未來共性前瞻技術方面做出重大貢獻。
一是有需求。中國汽車產業已進入創新引領、綠色發展新階段,新階段需要新的生態。在新生態中,原創的針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測試驗證技術是其中重要環節。目前,在動力電池測試與汽車芯片測試方面都有這樣的強烈需求。再者,中國品牌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普遍新技術積累不足,非常需要生產企業以外的科研單位和高校加入創新大軍。再進一步說,即便是外國傳統大公司,在市場對于技術進步的迫切需求面前,準備也不足。也需要在中國開展獨立的或合作的新技術研究。
二是有能力。目前在建的新能源汽車測試中心具備開展最先進的動力電池、充電設施測試研究的能力。在汽車芯片測試方面,他們也有建設規劃。在智能網聯汽車的信息安全和數據安全方面,他們也正在開展新技術的測試工作。以他們目前的經濟實力,完全可以購買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就汽車行業最前沿的技術,開展測試和新型零部件的開發研究。
三是正在聚集、培養人才。聽安鐵成董事長講,他們正在研究制定大面積鼓勵創新人才發展的首席科學家制度。相信在需求、財力、制度、人才都具備的條件下,他們能出豐碩的研究成果,也能培養出院士。
這次去中汽中心參觀學習,僅僅重點看了數字化展廳、新能源檢測中心檢測項目、實車碰撞實驗室和電驅電控實驗室。這還遠遠不夠。計劃下次以汽車芯片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為主題,再去參觀學習。料想會有更大的收獲。
【作者簡介】
知名汽車產業評論家,清華大學汽車專業研究生、工學碩士。曾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北汽集團總經理、北京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北京市人大代表。曾發表過近百篇汽車產業發展評論,F任中國汽車芯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